“祁东黄花菜”分外香|“观为名花、用为良药、食为佳肴”
盛夏7月,正值黄花菜丰收季节。在誉为“中国黄花菜之乡”的祁东县,黄花菜基地遍地金黄,成为一道靓丽风景:朵朵黄花菜生机勃勃,微风掠过,掀起一轮一轮金浪,采摘黄花的姑娘,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穿梭其中,巧手上下飞舞,一拈一枝黄花,宛若蜻蜓点水,不过片刻,便采摘了一篮蓝金光闪闪的黄花菜。
“黄花菜”,追古溯今,原是从2000多年前《诗经》中走来,一路为文人墨客激赏,洒下唐诗宋词的芬芳。最初得名“萱草”,嵇康《养生论》云:“萱草忘忧”。(出自《述异记》,当时人们用来佐膳的黄花菜,学名为萱草。大约已栽种了两千多年,是我国特有的土产。)
“萱草虽微花,孤秀能自拔,亭亭乱叶中,一一芳心插”。苏东坡曾赋日:他所述的“芳心”,就是指母亲的爱心。据资料记载,萱草从明朝初便与祁东这片潇湘热土结下不解之缘。其别名众多,又叫“黄花菜”。
而“忘忧草”一名又是怎么得来?据《诗经》记载,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,遂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,借以解愁忘忧,从此世人称之为“忘忧草”。
黄花菜如何在祁东这片大地生根发芽,得从上世纪说起。祁东县黄土铺、官家嘴等乡镇土地贫瘠、常年干旱,而黄花菜恰恰耐贫瘠、抗干旱,所以适宜当地土壤种植。听身边60岁的长辈说,他们在儿时就开始采摘黄花菜,这种农事随着祖辈留下的关于黄花菜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,已成为整个生命中无法抹去的记忆:一位相貌丑陋的姑娘看上一位梦中的“白马王子”,但“白马王子”嫌其相貌丑陋,弃她而去,姑娘便整日愁眉不展、茶饭不思,日渐面黄肌瘦。其母疼女心切,天天用黄花菜煨黄仔鸡汤给她喝,姑娘竟一天比一天变得漂亮起来,最后出落得貌若天仙,赢得了“白马王子”回心转意……
黄花菜色泽金黄,香味浓郁,食之清香、爽滑、嫩糯、甘甜,自古有“观为名花、用为良药、食为佳肴”之美誉。其花蕾能健胃、通乳、补血、利尿、消肿,安神功效,能治疗神经衰弱、心烦不眠、体虚浮肿等症状,备受人们青睐。
外国一生物学教授认为,黄花菜具有获得营养平衡的健脑效果,对于生活节奏快、脑力劳动过度、精神疲劳的现代人来说,是补血益脑佳品;同时能清除动脉内的沉积物,对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减退、脑动脉阻塞等症状有特殊疗效,故人们称之为“健脑菜”。去年,黄花菜节中,还汇聚国内知名专家举办了黄花菜节高峰论坛。
因而,祁东县当地有了“会读书、会经商、会当兵”三会之说。当然,其中就少不了“祁东黄花菜”精神:耐旱、花期在全年最炎热季节、人力采摘、传统晾晒……不说黄花菜生长环境恶劣,菜农们从采摘到祖传的加工制作技艺,整个过程也很艰辛,让旁人望而却步,这就是造就当地人在任何环境下,都要勤劳务实、吃苦耐劳的“祁东黄花菜”精神。
餐桌上,黄花菜作为一道食材,在2016年“祁东黄花菜节”更是吸引100名厨神从全国各地远道而来。经久弥香,黄花菜佳肴远远不止“十八道菜式”,它能适应来自各地的食客烹饪当地菜肴。随着市场需求增加,当地40万农户加入到黄花菜种植队伍中。黄花菜采摘期是6月底到8月初,花期在7月上、中旬会出现一次高峰。目前,“祁东黄花菜”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种植面积16万亩,产量占全国百分之60居全国之首。
如今,黄花菜在祁东县开启了“富民之旅”的美丽征程,不仅能装点门前院落,还能成为40万菜农的“幸福花”“致富花”。
祁东黄花菜,驰名中外,迈着昂扬的步伐,走出亚洲,更走向世界。